團隊與教案介紹

本次計畫主持人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社區發展協會-廖秋娥,原先擔任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老師,在職時擔任社會科教材教法、鄉土教材教法等學科教學,學術服務包括推動臺東縣中小學鄉土教學的發展。

在高中教師面對108新課綱的在地教學時,廖秋娥老師也參與其中,擔任課程諮詢或演講者。因為台東糖廠對臺東的區域發展影響深遠,社會科教師應該盡量了解,所以在進行東糖的田野調查時,會邀請臺東地區的中小學教師讓他們一起參與,而後課程需要更全面或更深入了解東糖時,也會邀請協會演講或導覽。

台東糖廠在臺東社會及經濟層面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從農民種植甘蔗到新式的工業製糖,原料遍布整個臺東縣區,運甘蔗的糖鐵更是奠定了臺東區域發展的基礎。1967年台東糖廠全盛時期分為製糖工廠、鳳梨工廠、宿舍三個區域,當年農復會利用美援於臺東設置鳳梨工廠,增加了兩千多名就業機會,也在糖廠周邊創造屬於東糖的生活圈。雖然經過時代變遷,當時的生活空間、景色已不復存在,我們卻可以從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物,一窺當時生活圈的概貌。

教案設計首先簡介台東糖廠的重要性,以及依糖廠而生的生活圈。接著讓學生分組走察現代周邊所遺留下來的痕跡,請同學拍照後,再進一步地訪談其背後的故事。最後回到集合點,邀請東糖社區或台糖子弟的居民與會,請學生先分享訪談成果,再由與會居民補充當時的生活情景,大夥們一同啃著甘蔗,一同回味東糖的甜蜜時光。

大約10餘年前,台東糖廠有大批檔案資料堆在倉庫。其後隨著倉庫出租,資料移動,最後堆在大工場裡。2016年尼伯特颱風肆虐,東糖大工場內資料受風雨摧殘,嚴重毀損,因此有了契機與相關機構與人士組成東糖文史團隊,持續推動東糖文化的社區營造與保存至今。

把東糖的歷史、文化編成教材,讓學校老師來教,我認為我們有深厚的基礎可以做得好,這次很榮幸與均一中學的社會科教師一起合作,均一中學就在台東糖廠附近,是2008年租東糖的馬蘭農場設立的。學生用走的就可以到東糖廠區、光明社區、光明國小、一二三宿舍區等東糖生活圈,另一方面,他們的在地教學或國際教育,也非常適合從台東糖廠談起。

課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