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與教案介紹

山東野表演坊於1999年成立,是花蓮第一個立案的在地劇團。創作回歸到對生活以及在地議題的關心,透過劇場展演、戲劇教育推廣以及工作坊等非特定形式,以特屬花蓮、草根性、新生代、專業工作者的劇場實踐,持續在花蓮造夢,延伸劇場的想像。

Biyi是太魯閣族工寮的意思。「一邊是彼憶,一邊是biyi」部落工寮導覽戲劇教育計畫運用支亞干部落傳統知識與生活,融入戲劇教育教學之中,從既有的部落工寮知識型上的文本,轉化為實踐操作,並且再次搭建將過去團隊與該部落的人際關係網絡,加以活化知識應用,讓特屬在地獨有的工寮智識體系,透過學生戲劇導覽的設計,加值應用其知識,並建置部落文史資料,扎根於部落學習。

課程設計中,山東野表演坊先從分享工寮文化以及地主的生命故事,拉近西林國小學生和工寮以及部落居民的距離,透過學生們分享的工寮經驗,搭建部落空間和人之間的連結;同時也在實際進入工寮前,透過戲劇表現的方式,讓學生想像:如果他能蓋一座工寮,這座工寮的設計概念是如形成的。

其次是帶領學生實際的上山拜訪工寮的地主,透過「蒐集」工寮相關的太魯閣族語單字,認識自身的族群文化和部落的歷史,讓工寮成為學生學習的教室,打破制式化的學習環境。

最後則是讓學生們利用蒐集到的族語以及工寮地主的生命故事,串接成能夠被理解和建置知識體系的導覽劇場,利用工寮現地的空間和劇場的表現形式,演出一場工寮導覽的內容。

此次計畫執行過程,遭逢疫情嚴峻的影響、山上天氣不穩定影響路況,工寮地主的部落時間與傳遞知識的方式有其自身的路徑….等變因,團隊在設計教案內容有必定隨之更變。好在的是,山東野表演坊長期和西林國小合作,與部落當地的西林社區發展協會長年也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彼此熟悉的合作關係。

雖最後以成果導向來說,學生無法上山去工寮的失望—到很快地接受課程的改變,融入部落走讀的學習狀態,他們對再訪工寮期待的心境,正是山東野表演坊與校方端、西林社區發展協會所感到欣慰的樣子—工寮不再只是部落老人家或是農耕才會去地方,而是孩子們也能樂於學習的場所。

 

課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