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與教案介紹

卡拉魯然文化發展協會,深耕於臺東新園排灣族部落,卡拉魯然(Kalaluran)在排灣族語中有「來自各社共榮的地方」之意,在面對過去遭遇強制遷徙的歷史,致力於傳承排灣族傳統祭典活動,並透過發揚祭儀之教育及文化功能,促進原住民與不同族群間的團結合作與互助。近年來協會積極與在地學校合作,引導學子們一起透過協會的經驗與知識,學習真實的原住民智慧與文化。

卡拉魯然文化發展協會提出的文化體驗課程,旨在帶領師生們認識臺東兩個族群:排灣族及魯凱族之族群關係與文化,由重現勞動力的「歲時祭儀」出發,學習與探討祭儀中的儀式、規範、舞蹈、歌謠、農事、飲食等文化精神,以及部落復振祭儀傳統的文化價值,進行農事耕作和食物烹煮體驗,透過實際體驗祭儀樂舞的進行來賞析族群美學,最後以成果展演的形式,呈現勞動的力與美。

課程內容亦涵蓋兩族群之祭儀樂舞學習體驗,蒐集不同族群祭儀文化資訊,輔以原住民文化的藝術、文學、美學等概念,提供不同角度來凝視原住民族的文化,認識歲時祭儀的今與昔,瞭解祭儀與日常生活的關係、體驗傳統樂舞中身體的運用與互動,以及勞動力再現的美好;部分文化知識面向課程由均一實驗高中的教師負責帶領,在協會與學校教師雙方合作之下,期待本項文化體驗課程能夠成為進一步理解原住民文化之媒介與途徑。

講師杜珊珊帶著各族群的學生,在基礎的傳統歌謠聲中,彷彿走入時空隧道,聯想起過去在山林間奔走、打獵、吟唱、生活的族人們。在搭配樂舞之練習後,學生漸漸由肢體律動先導,體現了耆老的提醒,「身體在嘴巴前面」,與自然身心靈合一。

在講師引導與移地學習之下,學生沉浸在文化的層理中,並遵照耆老的指示,一步步地透過身體勞動,以及在觸覺、嗅覺與味覺的交相作用下,將自己與土地連結,產生最真實的學習,透過另一種角度啟發學生對臺東在地原住民的發展紋理的思考。

課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