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與教案介紹

月桃戲工作室堅持採用花蓮土地上最原生的「苧麻、月桃、林投」等植物纖維,以「自然共生」、「技藝與記憶」、「環境共生」的想法為主軸,延伸出實用的日常物件手作商品。找回大家對傳統工藝文化之熱愛。同時也以植物纖維為主要媒介,進入部落與耆老學習,致力原住民族傳統工藝的紀錄與教育推廣。活用於日常生活中。呈現原住民族傳統生活美感之經驗傳遞。

太魯閣族作傳統食物sqmu(此指硬質玉米),是早期太魯閣族社會中普遍用以製作玉米粥的一種主食。但因煮食時間過於繁瑣冗長,在當代逐漸演變為慶典節日時才會出現的佳餚。導致小朋友們不清楚自己的傳統食物中有玉米粥這種特色食物。現今部落中部份家戶栽種的sqmu,多當作雞飼料為主,進而延伸出許多農業廢棄物如:玉米芯、玉米葉、玉米鬚、玉米梗。這些廢棄物除了當作生火引燃物外,往往都是丟棄在田中作為肥料。

這次教案以「邊吃邊玩」為題,與部落耆老合作,讓小朋友體驗傳統sqmu飲食文化外,也將其他傳統作物如香蕉、地瓜、樹豆導入,教導學童開口說日常族語、開啟感官覺察力。認識與製作傳統使用玉米作為誘餌製作的石板陷阱。使小朋友產生自我認同與歸屬感,延續祖先的智慧與經驗。最後結合永續再利用的主題,進行農廢棄物的工藝體驗。讓小朋友們在潛移默化中扎根綠色議題,養成不浪費、再利用、友善環境的習慣。

耆老帶領學童,以sqmu為主題,學習太魯閣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與日常生活運作。在過程中,學童透過實際操作、任務挑戰的方式來開啟身體五感的覺察力。在搗玉米時,大家輪流體驗、互助合作。在過程中,我們看到學童動腦互相幫忙來完成體驗的團結。在製作陷阱課程時,同學有的扶石板、有的撐木頭、有的放餌。然而獵人老師卻再三強調不要幫忙,要自己一個人來撐石板。讓習慣接收學校教育,要彼此互相幫忙的學童反應不過來。課程間刺激學童開始思考,為什麼不能幫忙?為什麼撐不起來石板?為什麼以前可以吃捉到的老鼠、現在不行?等議題。使其擁有太魯閣族傳統生活文化的基礎技能與實作經驗。

課程圖片